著名哲学家张祥龙:芝加哥主讲儒家文化



文章来源:IIT 孙贤和教授   时间:2014年10月09日 点击:4515 次 评论: 91

10月5日,星期天下午,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两校哲学系一级教授、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当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内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宣讲护持者之一,同时也是西方哲学中的现象学哲学专家,张祥龙先生,在伊利诺理工大学(IIT)为芝加哥地区的华人文化爱好者,举办了一次讲座,题目是“儒家文化复兴在国内的现状与前景”。

张祥龙为大家讲解儒家文化

讲演会由伊利诺理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大芝加哥华人华侨联和会(华联会)和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协办,由华联会常务委员、伊利诺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孙贤和发起并主持。张先生的同道、本地哲学家笑思先生负责点评。

讲演者 张祥龙教授,早年获得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随后即赴北京大学任教多年,退休后又转赴山东大学任教。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的现象学领域内曾经作出重大研究贡献,始终从事中西方比较哲学的研究,尤其是运用现象学方法重新表现儒家经典与观念。他是极少数真正在哲学上学贯中西、对两大传统都有深切了解和体会的人,成就卓著。例如,张教授既是国际知名的儒学专家,又是海德格尔专家。他第一个深入而系统地分析了缺少两性性别意识(缺少阴阳原则)对西方哲学总体线索发展的重大消极影响,被国内学界列为极少数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上对西方文化进行总体性批评的翘楚之一。

张教授,作为近年来竭尽全力试图恢复儒家文化在中国影响的亲身参与者、身体力行者,在报告中介绍了儒家文化近代在中国的命运。他认为,近代儒家文化遭到了灭顶之灾,为中华文明军事、政治上的失败,承担了过度的指责。他认为,儒家文化目前的生存状况,已经随国力的提高,而有所好转,但是也还仅仅处在“复活”阶段,尚谈不到“复兴”。张先生简要介绍了国内的国学热、读经热、儒家文化热等现象。但是,由于儒家价值尚未进入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儒门仍然惨淡,不能高估。

张教授重点介绍了当今儒家的两大主流派别及其得失:港台新儒学家,与大陆“制度派”儒学家。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的港台新儒家,其功绩在于保存儒门香火,不让其彻底灭绝,在西化狂潮中坚持不退缩,竭力保住了儒家能在今日一阳来复,火种绵延的可能。但是,张先生指出,这一派对西方文化的退让过多。例如,他们认为没有科学的中国,已无学统;没有民主的中国,亦无政统。结果,儒家仅仅剩下了用于内圣修炼的道统,主要是“心性之学”,并且必须重新开出学统、政统上的“新外王”,也即科学民主。这就没有能够肯定多少中华文明的历史实践。

张教授接着指出,以蒋庆先生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鉴于港台同道的失误,特别重视肯定中国传统中优秀的政治文化。大陆强调儒家制度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制度学派新儒家,重视并重新提倡“经学”,尤其是根据『春秋公羊学』的理念,认为应该继续提倡中华文明以往的君子政治,由有高度道德修养与儒家经典知识、秩序治理经验的德高望重者们主政,反对西方那种君子/小人不分、良莠一律平等、无法顾及长远的民主政治。这一派的困难,在于对当前国家政治结构的激烈的改革建议,尤其是儒家建制的“三院制”建议,响应者仍不多。

张教授接着谈了他自己的两个重要的、关于复兴儒学的见解。一是儒家文化的大树,以家庭为其根。儒门家根的重要性,目前尚没有得到大多数儒学者足够的重视。张教授特别强调了孝道的特殊与重要。另外一个是张教授强调,儒家文化目前需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包庇的保护区-特区。张先生谈到,如果阿美施特区能够在美国生存乃至发展,那么儒家保护区应该也有理由存在。他强调,这样的保护区,可以像西周时期的丰、镐小国一样,能够成为天下归心的样板,而赢得人心归顺。这实际上是儒家德治能够据以实行的参照典范。

张教授讲演之后,特聘演讲者介绍人与点评人,本地学者,哲学家笑思先生作了一个方式别致的点评。他将自己对于儒家文化核心的特殊理解刻画出来,与主流的两大派儒家解说作了对比,邀请张先生的回应。笑思指出,大学四维(身-家-国-天下)应该看作儒家文化的代表观念。在此四维中,有四种不同距离的人际关系处理艺术。东亚人擅长近距离家庭与长距离天下的人际艺术,西方人则擅长中距离国家与零距离个人艺术。张先生对此作了简短的回应,同意笑思的家庭说,辨析了天下观念。随后,听众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例如儒家文化的主要成就与过失为何,等等。

参加讲座的各界来宾与张祥龙教授合影留念

就此次报告会,大芝加哥华联会和科工专参与协办;伊利诺理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诸君尽心尽力,组织良好。芝加哥地区文化村若干成员,以及闻讯赶来的一批不同背景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得以参与。在讲演与点评之后听众进行了热烈提问、讨论,感到收获颇多;报告会后部分与会者与张教授合影。报告会历时3个小时,取得了圆满成功。(图文:笑思 )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