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主流社会著名刊物《芝加哥杂志》(Chicago Magazine)推出2012年度 “芝加哥最具影响力人物百人榜”(100 Most Powerful Chicagoans), “晓军美食集团”董事长胡晓军入选。
这项“百人榜”排名包括一号人物芝加哥市长伊曼纽(Rahm Emanuel, 前白宫办公厅主任),伊州联邦参议员杜宾(Sen. Dick Durbin),25区区长苏礼仕(Danny Solis)等政界要人,以及众多商界、慈善界、体育界、文艺界精英,胡晓军是本届百人榜中唯一的华裔入选者。这是整个芝加哥华人社区的荣誉,是芝加哥各行各业华人精英在主流社会发挥重要影响力的代表。
该主流杂志在评论胡晓军入选“百人榜”时指出,“在通过中餐美食向芝加哥人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他的成就无人能及。在经营七家‘老字号’餐馆的基础上,他已成为(芝加哥市)快速成长的华裔商业圈的重要关联人物”。
与此同时,美中地区著名报纸《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公布了2012芝加哥“杰出餐饮奖”(The Tribune Dining Awards), 胡晓军获得“社区英雄奖”奖项(Neighborhood Hero),该报在评价胡晓军时指出,自1993年从中国四川到来芝加哥之后,他已成为芝加哥地区“最杰出的中餐厨艺大使”。
胡晓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的英文名字是Tony Hu, 走在芝加哥的大街上,胡晓军时常遭遇老美们“突然袭击”,突然走过来伸出手大呼“Tony! ”, 即便是胡晓军回国期间,他也多次遭遇正在中国旅游或访问的老美们的“突然袭击”。这些老美,都是他餐馆的客人,并且从餐馆的客人发展成为朋友。
在芝加哥华人社区,胡晓军则被朋友们戏称为“胡主席”。原因有二,其一,他担任大芝加哥地区华人华侨联合会(华联会)这个芝加哥地区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华人社团的主席。其二,2011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芝加哥期间,胡晓军负责组织当地华人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的工作,并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对此,芝加哥当地有中文媒体调侃为“芝加哥的胡主席欢迎中国的胡主席”、“胡主席接见胡主席”。
胡晓军是中国侨联海外青年委员,他担任着众多社会职务。主流社会方面包括芝加哥地标委员会委员、罗斯福大学校董等;侨界方面,他是华联会主席、大西南旅美华人协会主席,在芝城华商会、华埠特别活动委员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社团担任要职;国内方面,胡晓军则担任中国四川成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四川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诸多职务。
胡晓军坦言,众多社会职务的确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在餐饮界的好友戏称他为“不务正业”。然而, 就是这位“不务正业”的胡晓军,却在海外中餐业界不断取得发展。
胡晓军的貌似“不务正业”,是因为他对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对海外华人在海外生存与生活,对海外侨胞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着长远的眼光。
在海外中餐为迎合美国人口味而创造“美式中餐”之后,他坚信海外中餐的前途在中国,“中餐应以中国接轨”,应该向主流社会推介地道、原味的中国菜,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海外不乏习惯闷声发财的华人,他们不问政治、不关心华人社区、不积极与主流社会沟通,但胡晓军同很多有识之士一样,坚信华人应该积极融入主流社会,以确保华人在海外的利益与地位,促进中美友好。
中国驻芝加哥前总领事黄屏,在任期间曾多次在侨社提及“命运共同体”理念,即祖国的命运与海外侨胞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的发展强大、中美友好关系的发展惠及在美全体侨胞。胡晓军对这个提法深感认同,他一直把中餐当成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中美民间外交与友谊的平台。胡晓军的眼光与理念,他在海外打拼近二十年的理想与追求,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繁荣芝城华埠社区,搭建民间外交平台,促进中美友好关系”。
胡晓军很谦虚,他出席芝加哥主流社会的众多社交场合,始终自我介绍为“厨师托尼”。入选2012 “芝加哥最具影响力人物百人榜”后,他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厨师”,他要把荣誉归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不过,这位“小小的厨师”,相信“锅里炒世界,席上定乾坤”,如果了解他在海外打拼的经历,理解他的创业理念与理想,你会产生一个“庄周梦蝶”式的回味:是中餐成就了他?还是他在成就中餐?
“樟茶鸭”的故事
一道川菜“樟茶鸭”,能将很多人、很多故事联系起来。1954年日内万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宴请卓别林,亲点随行名厨、川菜大师范俊慷主厨的“樟茶鸭”,结果让卓别林对中餐佩服得五体投地。1986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当时全中国唯一的烹饪类大专院校)招生,其招生广告,用的就是周恩来请卓别林吃“樟茶鸭”的典故。
就是这则典故,吸引了当时的高三学生胡晓军,他不光自己报考了这所学校,还劝全班同学都去报考。光阴荏苒数十载,对于如今“胡晓军美食集团”董事长胡晓军而言,他的人生已同“樟茶鸭”密不可分。
2007年,还是“樟茶鸭”这道菜,让胡晓军的“老四川”餐馆位列全芝加哥餐馆百强,“樟茶鸭”被《芝加哥杂志》(Chicago Magazine)评为芝加哥餐饮业最好的124道菜式之一,而老四川则被评为芝加哥130家“最好餐馆”之一。
事实上,“老四川”餐馆自1998年初创建以来,《芝加哥论坛报》,《芝加哥太阳报》,美国三大电视网ABC、NBC、CBS芝加哥台、芝加哥WGN电视台、福克斯电视台(Fox)等芝加哥地区所有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尤其是WTTW公共电视台最权威的美食栏目“Check Please”,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授予“最好的中餐馆”、“最地道的中国菜”、“最具异国风情的中餐”等褒扬或奖项。2012年,老四川餐馆则获得由世界饮食指南百年经典品牌《米其林美食指南》(Michelin Red Guide)授予的 “2012年度米其林物美价廉推荐餐馆”荣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晓军从来没在主流媒体上做过广告,这些主流媒体都是不请自来的。看看周末“老四川”门前排队人群,看看餐馆内华裔及与美国人顾客的比例,其佳誉远扬自不在话下。
胡晓军在海外的中餐事业,以及他热心公益、积极宣传中国饮食文化的行动,成就了他自己。由于在芝加哥电视台Channel 13 积极宣传中国的餐饮文化,2002年5月,胡晓军获芝加哥“亚太裔优秀领袖奖”,并成为所有获奖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胡晓军除了经营中餐之外,还身兼众多社会职务。2006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北京举办“中国青年侨领研习班”,全世界华侨中仅邀请59人,胡晓军是其中之一,后来胡晓军被授予“中国侨联海外青年委员”荣誉。2010年,胡晓军当选大芝加哥华人华侨联会(华联会)主席,华联会是芝加哥地区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华人团体。
中餐寻梦人
胡晓军投身中餐业,缘及周恩来请卓别林吃“樟茶鸭”的典故。而在海外弘扬中餐文化的胡晓军,又为川菜“樟茶鸭”带来了“芝加哥最好菜式”的美誉。是“樟茶鸭”成就了胡晓军,还是胡晓军成就了“樟茶鸭”?是中餐成就了胡晓军,还是胡晓军在海外成就了中餐?
这样的问题,让人想起了“庄周梦蝴”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于是庄发问,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
庄子的境界难以企及,但胡晓军的经历却可琢磨。胡晓军有一个在海外弘扬中餐文化的梦,他在追逐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弘扬着中国饮食文化,而且他还在做这样的梦,执着如初。一则周恩来、卓别林与“樟茶鸭”的典故,让高中毕业的胡晓军进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他坚信凭着锅碗瓢盆也能创出一番大事业,正所谓“锅里炒世界,席上定乾坤”。
1989年他作为该校第二届毕业生毕业。1993年,胡晓军以特殊人才来美国。1994年至1996年期间在芝加哥华盛顿大学学习语言与计算机,他同无数在美国华人一样,经历了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的艰苦历程。1998年胡晓军开创“老四川”餐馆, 2008年成立“晓军美食集团”,如今他已在芝加哥及外州“老四川”、“老北京”、“老上海”、“老友聚”、“老湖南”开设七家老字号系列中餐。无一例外,胡晓军每一个新餐馆的开张,总是吸引着主流媒体的关注,总是不断取得来自主流社会的褒奖与荣誉。今年秋天,“晓军美食集团”又将在芝加哥市内增开一家全新概念的中国餐馆。
做菜求真
中餐要在海外做大,除了要保持华裔常客外,如何向主流社会推介中餐更外重要,因为海外的华裔居民毕竟数量有限。胡晓军的老四川餐馆,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老四川顾客中美国顾客的比列远远高出同行,这也同老四川在主流媒体上获得褒扬与奖项成正比。
在把中餐馆推向主流社会方面,胡晓军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此胡晓军本人毫不隐瞒:做菜求真。在美国,没有一家餐馆不愿意吸引更多的美国顾客。很多中餐馆为了吸引美国人,将中餐“美国化”,去迎合美国人的口味,比如加大糖的用量,使用统一的酱料调配等等。而为了吸引华裔顾客,则仍保留中国的原汁原味。使用这样的策略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但这也导致一些有关“中餐馆使用两份菜单”的传言。两年前笔者同一位美国友人到中餐馆就餐,朋友就诡秘地问过:中国餐馆是否还有专门针对华裔的“地下菜单”(underground menu)?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国际接轨”成为时髦名词。但在海外从事中餐业的胡晓军却说:“中餐应该同中国接轨!”在笔者看来,胡晓军“中餐应该同中国接轨”的理念,首先就是要保持中国菜的原汁原味。主流媒体褒扬老四川的菜是“最地道的中国菜”,用的是“authentic”这个词,这个词最原本的意义就是一个“真”字,这正体现了胡晓军“做菜求真”的看法。
胡晓军没有去刻意迎合美国人的口味,相反,他正在用最“真”的中国菜改变美国人对菜肴的传统认识。众所周知,猪内脏是上不了白人的餐桌的,但老四川偏偏就求一个“真”字,将“干煸肥肠”、“火爆腰花”等如实地用英文写在了菜单上。而且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芝加哥知名美食评论家莫尼卡(Monica Eng)在采访时,胡晓军不忘让记者如实介绍“干煸肥肠”是用什么东西做的。结果呢,此文刊载之后,竟不断有美国人慕名而来,要尝尝“干煸肥肠”。
如何做出最真的中国菜?多年来胡晓军已通过“老四川”实现着他自己的一套理论:做最传统的中国菜、国内最流行的中国菜,以及老四川的自创菜。老四川“鸳鸯火锅”传统菜,已被芝加哥ABC7电视台评为最佳菜式,传统川菜“樟茶鸭”则同时被《Chicago Magazine》、《Daily Herald》相关栏目列入芝加哥“最佳菜式”。老四川的自创菜“碎肉酥茄子”,也有《芝加哥论坛报》的美食专栏记者来“取经”。老四川推出的流行菜“菜根豆腐”、“三色豆干”等,美国最权威的厨师专业杂志《Plate》随后推出专文介绍。
做人求真
“先做人,再做事”,这是胡晓军经常对员工提起的一句话。胡晓军做中餐求一个真字,做人也是一个真字。对于餐馆客人,胡晓军讲一个真字。“我总是把自己当成客人,我自己认为不好吃的菜,我绝对不让端上客人餐桌。”胡晓军说,“产品的质量,口味的正宗,用料的货真价实,这是餐馆成功经营最基本的一步。”
胡晓军本人也是一个性格坦率、真性情的人,他做人,对朋友都有着一股子的“真”劲。胡晓军做厨师出身,1993年出国之前与中国“金丝面”传人黄天孝是好友。“金丝面”可谓中国饮食文化的绝学,用传统手艺制作出来的金丝面,“细可穿针、薄可读报、干可燃火”,胡晓军向黄天孝这位成都著名面点大师学习金丝面制作的真功夫,练到拳头出血。胡晓军来美国后不久,黄天孝到太原,与当地黑社会发生口角,第二天遇害身亡。胡晓军在新年之际得知好友遇害,不禁在众多同事面前失声痛哭。
刚到异国他乡的艰苦,对亲人的思念,好友遇害所带来“人生无常”的感悟,让胡晓军多次产生回国的想法。1993年出国前,胡晓军在国内的生活已非常优越。他当时任中外合资企业“蜀都大厦餐饮有限公司”副厨师长,在军队烹饪学校任讲师、编写教材,同时也自己开有餐馆、炒股票,收入相当丰厚。胡晓军说:“刚到美国时,我每个月打工的收入才500美元,远远不及我在国内的收入”。
异乡的艰苦再加上痛失好友,胡晓军曾多次动摇。胡晓军能留下来,并创出如今的一番事业,他要感谢当年的一批朋友的帮助与鼓励,特别是当年他打工的“华园”集团的老板和同事们,尤其是陈伟权先生,这位陈老板在胡晓军动摇的时候劝他“既来之则安之”。“除了陈伟权,我还要感谢林阿姨、林叔叔等一些上海朋友在我人生最动摇的时候劝我留下来。”胡晓军说。
胡晓军的英文名为Tony,当年俄州华园老板陈伟权的英文名就是“Tony”,胡晓军说给自己取“Tony”英文名,就是为了感激和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胡晓军开设“老上海”餐馆的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铭记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上海朋友。另外,胡晓军还给自己的餐馆定了条规矩:中国留学生凭学生证,一律九折优惠。为何?胡晓军说:“我也做过学生,我知道中国学生刚到美国很艰苦。”
胡晓军凭着“锅碗瓢盆”的功夫在美国创出一片天地,他除了铭记朋友的帮助与鼓励外,还牢记当年恩师的栽培。当年胡晓军就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时的老师们,胡晓军至今仍如数家珍:系主任罗长松,班主任谢长辉,专业课老师尤青蓉、周永贵、丁志培,营养课老师卢一。胡晓军还非常感谢当年著名的顶级川菜大师叶昌和,因为他有幸成为叶昌和大师的第一位弟子。
为了实现“中餐与中国接轨”的理念,胡晓军每年都会回国“充电”,感受和了解国内的餐饮传统以及最流行的菜式。回国期间,他都要回母校,向卢一、谢长辉等当年的恩师们求教,交流厨艺,聆听他们的意见。
“是条汉子”
胡晓军成功经营老四川,让他结识了很多美国朋友,这些人脉让他本人成为颇受芝加哥主流媒体关注的人物。2001年4月1日,中美双方发生军机撞机事件后,《芝加哥太阳报》找到胡晓军采访,并问他美国政府应不应该向中国道歉?当时胡晓军的回答非常明确:美国政府应该道歉。
采访之后,《芝加哥太阳报》在2001年4月11日以特大篇幅报道了对胡晓军的采访,并将他“美国应该道歉”的观点报道出来。此文登出去不久,美国政府正式向中国道歉。事后,居然有不少美国人拿了4月11日的报纸前来老四川吃饭,并对胡晓军说:“You,the man!”(你是条汉子!)
在民族大义方面,胡晓军是一个“真”字。刚来美国念书的时候,胡晓军经常和一帮美国朋友去酒吧,酒吧里的人总是问他是哪国人,是不是日本人?是不是韩国人?胡晓军听了不是滋味,以后再去酒吧,他就在自己身上贴个条曰“我是中国人”。
芝加哥的治安存在问题,唐人街也不例外,每当主流媒体问及唐人街治安问题,胡晓军则总是从正面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告诉电视台记者,同芝加哥其它地区比,唐人街治安比以前好多了,特别是警方、华商会、中文媒体都配合起来,为维护社区治安作了很多工作。胡晓军很清楚,主流媒体一旦形成对唐人街治安差的偏见,将对华埠商家的客流,乃至对整个华人社区的印象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采访期间,问及来美国最累、最辛苦的事是什么?做大厨出身的胡晓军说了句“题外话”:“没有体力上的累,最苦的是遇上中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事情。”言语间略有隐情,但他说:“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不可以瞧不起中国人。”
海外侨社中人群政治背景复杂,胡晓军这条汉子却一直心系祖国家乡,维持着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气节。2008中国领事馆在芝加哥市中心举办“迎奥运倒计时”时,胡晓军二话不说就给予赞助。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后,胡晓军立即在芝加哥发起了“四川地震赈灾委员会”,并带头以个人名义捐助一万美元,该赈灾委员会共为灾区募集了近39万美元捐款,在灾区的废墟上援建两所芝加哥侨爱学校,并成立“四川—芝加哥侨爱教育基金会”,长期为当地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资助。
在汶川地震周年之际,胡晓军还同“姚明基金会”合作,于2009年5月继续为灾区重建募款。2009年台湾发生特大水灾之后,胡晓军也同样在侨社发去赈灾募款行动。2011年3月,胡晓军还亲自返回四川,前往当年汶川地震灾区考察。
弘扬中餐文化
“晓军美食集团” 的七家“老字号”系列已在芝加哥及美中地区打响了中餐的品牌,但胡晓军的“中餐梦”还没有实现。胡晓军的“海外中餐梦”,是要把中国川、鲁、粤、扬四大菜系“正宗地”在美国发扬光大。“老四川代表川菜,老北京主打鲁菜北方菜系;老上海主打扬州菜系;将来的‘老香港’则将主打粤菜。”胡晓军说。
“在海外弘扬中餐文化”这句话对胡晓军而言,的确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胡晓军美食集团”,承载了他弘扬中餐文化的理想,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也一直在为这个理想努力。
老四川成立不久,他就在芝加哥电视台Channel 13“每周一菜”栏目,让更多人学做中国菜,并且坚持了两年多。2003年,胡晓军参与芝加哥市政府的“Oliver Kitchen”活动(市政府帮助无家可归者就业的项目),义务教授无家可归者学做中国菜。同年,他还在芝加哥百年老字号、Marshall Field百货大楼参与“厨艺秀”活动,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菜的做法。
2006年,他应邀前往世界著名学府西北大学,向顶尖学子介绍中国菜、中餐文化。2007年全美棒球联赛期间,老四川为芝加哥著名White Sox队免费提供中国菜式“北京烤鸭”。同年,胡晓军还应芝加哥市市长的邀请,到市政大楼发表演讲,介绍芝加哥的中餐,介绍唐人街。多年以来,胡晓军还在老四川餐馆的二楼,定期为美国的高中生、来芝加哥旅游的美国人士免费表演厨艺,让美国友人一边品尝中餐,一边了解中国菜的做法以及中国的饮食文化。
2008年3月,美国最权威的厨师专业杂志《Plate》,将登出胡晓军自创的豆腐新菜式,“菜根豆腐”、“花仁豆干”、“三色豆干”、“白油豆腐”。此前胡晓军在接受《Plate》采访时,已将这四式豆腐菜的菜谱和盘托出,对他而言,好的东西应该与大家分享,而不是自己藏了起来、怕别人学走了技艺。科班出身的胡晓军,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能有机会与世界顶级餐馆的名厨们切磋厨艺。业界公认的世界顶级餐馆之一“Charlie Trotter”,以及“Signature Room”(John Hancock大厦95楼)、Chop House等全美著名餐馆的大厨们,经常来老四川吃饭,同胡晓军交流厨艺。世界顶级豪华酒店Ritz Carlton的厨师,也是老四川的座上客。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Oprah Winfrey),她的私人厨师Art Smith也是老四川的常客,这位明星私厨还送给胡晓军一本专业的厨艺书。
在胡晓军看来,弘扬中餐文化,除了做出最地道、最正宗的中国菜外,还应该让中餐走出中餐馆。2009年,胡晓军同芝加哥地区15位顶级大厨一起组成“芝加哥美食大使团”( Ambassador Chefs of Chicago)出访欧洲,参加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美食节(Belfast Taste & Music Fest), 胡晓军是这个美食大使团中唯一代表中餐的厨师。从2010年起,“晓军美食集团”亮相在“芝加哥美食节”(Taste of Chicago),在这个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全美规模最大的户外美食节中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2010年胡晓军在芝加哥杜佩基学院为该校烹饪系学生讲解中餐文化,并同芝加哥地区法国名厨 同台献艺。2010年,在老四川餐馆荣获“全美中餐百佳”第九名、“国际中餐名店”的同时,胡晓军也成为《全美中餐通讯》封面人物。同年,他被聘为“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海外传播大使”,2011年胡晓军荣获“新川菜荣耀十五年总评榜”授予的川菜影响力人物奖。
2012年开始,胡晓军在芝加哥沃西伯恩烹饪学院(Washburne Culinary Institute)为来自全美各地烹饪学校的烹饪老师们教授中餐厨艺。2012年龙年新春,胡晓军应邀在ABC芝加哥电视台现场演示中餐火锅,讲解中餐饮食文化。
胡晓军弘扬中餐的行动,也让他本人成了芝加哥主流媒体的关注人物,并给予了莫大的荣誉。
2012年, 芝加哥主流大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颁布芝加哥市“杰出餐饮奖”(The Tribune Dining Awards), 胡晓军获得该报“社区英雄奖”(Neighborhood Hero)。 《芝加哥杂志》(Chicago Magazine)推出2012年度“芝加哥最具影响力人物百人榜”( 100 Most Powerful Chicagoans),胡晓军也因积极弘扬中餐文化、在芝加哥华人社区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入选该百人榜。
提升中餐档次
胡晓军的“海外中餐梦”,除了弘扬中餐文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提升中餐的档次。胡晓军认为,美国的中餐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是所谓“杂碎” (Chop Suey)时代。100多年前来到美国的华工,对饮食并没有太多的讲究,一方面就地取材,另一方面可能会继承中国的做法。
在海外经营中餐,胡晓军一向反对将中餐馆“低级化”(低档、低价)的做法。胡晓军说,同是饮食文化渊源流长的中法两国,法国餐馆在海外却以口味、环境、服务占据了高档市场,而中国餐馆在美国的百年“杂碎”路线,只争价格,导致档次落底。海外中餐在“杂碎”时代之后,则进入“美式中餐”时代。台湾人来到美国,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创造了酸甜式的美国式中餐。
胡晓军成立“胡晓军美食集团”,就是想走规模化、连锁化路线,通过“食品好、环境好、服务好”的追求,来提升中餐的档次。在具体经营管理上,胡晓军通过“老四川”餐饮集团也积累了一些规范化的操作经验,并整理成标准化手册用于训练厨师、服务员,既做到了不同分店口味如一,又能实现老四川“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理念。
胡晓军认为,海外中餐的第三个时代“正宗中餐”时代正在来临,这个时代开始于20多年前大陆移民大批进入美国。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国内有技术、有财力、有管理经验的餐饮连锁集团,正跃跃欲试进军海外中餐市场,这种新的趋势必将在业界刮起“正宗中餐”的旋风。
胡晓军说:“中餐烹饪是科学、是艺术、是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今天还没有征服整个世界,不是它没有市场,而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的宣传还没做到家。”在他艰苦探索的同时,胡晓军也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共同实现提升中餐档次,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梦想。
融入主流社会 促进中美友谊
胡晓军是罗斯福大学校董,芝加哥市地标委员会委员,无论是参加主流社会的慈善公益活动,还是在芝加哥市中心宣讲中国文化,他始终愿意从繁忙的餐饮管理及社区事务中抽出时间,积极与主流社会沟通。自2010年担任华联会主席后,胡晓军更是团结芝加哥地区侨胞,为融入主流,促进中美友谊的作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比如连续两年在中国国庆节之际举办升旗典礼,让五星红旗在芝加哥市中心升起。
2011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芝加哥,胡晓军作为华联会主席,负责芝加哥侨胞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的重要工作。2011年3月,在芝加哥市长戴利宣布要将芝加哥打造成为“对华友好门户城市”之后,胡晓军随同戴利市长率领的芝加哥代表团访问中国,并亲自向戴利市长介绍中国的美食与文化,介绍中国的发展与变化。2011年底,为纪念中美乒乓外交四十周年,在胡晓军的推动下,华联会邀请主流社会的学者、教授、各界友人在芝加哥市中心举办座谈,隆重纪念中美两国从敌对转向友好合作的历史性外交事件。
胡晓军表示,华人要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积极参与主流社会,参政议政,确保华人社区的整体利益不受忽视。2011年初,在前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Rahm Emanuel)竞选芝加哥市长之际,胡晓军等一批远见卓识的侨领们积极为伊曼纽竞选出力,伊曼纽本人也多次来到芝加哥唐人街。
在伊曼纽当选芝加哥市长之后,始终与芝加哥华裔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并透露要继续推行将前市长戴利提出的对华友好合作战略。2012年龙年新春的大年初一,伊曼纽市长还特别来到唐人街给当地华人拜年。
胡晓军是中国侨联海外青年委员,中国四川成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四川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胡晓军坚信,中美友好关系惠及在美华人,惠及中美两国人民。胡晓军凭着自己与餐馆熟客关系,多次介绍了美国人朋友前往中国高等学府任教,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在他看来,这些人去了中国,会带回对中国客观公正的看法。
在获得主流社会授予的2012年度“芝加哥最具影响力人物百人榜”殊荣之际,这位“小小的厨师”已推出“中国美食文化之旅”活动。胡晓军同芝加哥当地旅行社“联谊假期”合作,将从2012年开始,定期组织主流社会重要人士前往中国,并且由胡晓军本人亲自担任导游,向美国友人介绍中国美食文化,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做好准备,迎接海外中餐业界“正宗中餐”时代的同时,胡晓军已放眼中餐之外,他要把中餐变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以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为纽带,打造中美民间外交的平台,增进中美双边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为促进中美友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