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侨学网讯】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工作角色?人工智能对个人职业和全球社会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美国时间2025年8月22日晚, “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 (简称:科工专)成功主办了举办了公益讲座- “人工智能当前发展:职业挑战和机遇”。当晚的主持人是徐丰博士。嘉宾是(按alphabetical order)程滔博士,陈卫博士, 陈宏正先生, 以及李楠女士。
首先, 科工专副会长吕涛教授简单给大家介绍了科工专的概况。她提到科工专成立于1992年,是美国最大的华人专业协会之一。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的华人专业人士组织,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西北郊。 科工专拥有21个地区分会,17个专业协会,涵括医药、金融、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数学、环境、生物技术、法律、企业家等领域的人士。有几千名会员,遍布美国30多个州。有90%以上的会员拥有硕士及博士学位。
随后,主持人徐丰介绍了自己及嘉宾们。徐丰博士提到嘉宾程滔博士是Golden Seeds (天使投资基金)常务董事(Managing Director)。麻省理工大学(MIT)博士(Ph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曾任Ally Financial人工智能负责人, 硅谷银行(SVB)首席数据科学官,贝莱德(BlackRock) 常务董事,Aladdin财富平台全球数据与分析主管。
嘉宾陈卫博士(David Chen)是富国银行(Wells Fargo)数字和人工智能产品副总裁。拥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PhD), 获沃顿商学院领导力和管理证书, 南京大学本科学位。
嘉宾陈宏正先生(Jack Chen)是ByteMelodies AI 创始人。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本科。橫跨科技、物流与AI领域30余年, 是一位结合工程专业与国际视野的实战型企业家。他所创建的Dynalink & PEC Global 打造千万元营收企业, 获选洛杉矶百大快速成长公司。
嘉宾李楠女士是Nanalytics AI咨询公司创始人。凯西西部保留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科技大学本科。广泛参与俄州跨族裔的社区建设。在俄州哥伦布社区,人工智能和职业发展非盈利组织任董事,和哥伦布亚洲节的董事会会员。二十多年在Fortune500 公司领导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团队。 曾任保险公司Nationwide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统计实践的副总裁。
主持人徐丰博士也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 他是项目经理。美国西北大学博士(PhD), 伊州大学香槟分校工商管理硕士, 兰州大学本科。在医械、大化工、能源行业从事项目管理、带领产品研发团队,做过咨询顾问、技术销售管理。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AI对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企业运营等领域的影响,以及中小企业在AI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与会者分享了各自在AI领域的实践经验和见解,讨论了AI技术的价值和风险控制方法,并探讨了华人社区如何积极参与AI变革和推广AI应用。会议还涉及了AI对就业和社会价值观的长远影响,以及投资AI相关工作的前景和建议。
主持人徐丰博士提到了几个问题, 例如:1) 人工智能领域,过去几年发生了极大的发展(从ChatGPT, 自动驾驶,各大科技公司竟先发布大语言模型,到agentic AI)。这些新技术、技术的应用,对您个人的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 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和过去三十年其他的伟大变化(i.e.全球化,互联网)将会是怎样不一样?请先从AI的fundamentals基本的特性分享一下您的剖析; 3) 作为银行、保险、物流管理的高管,请各位分享。在您的公司、组织是怎么样看人工智能对你的公司产生的影响?4) 特别是对白领工作者来说,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大科技裁员,vibe coding 取代初级程序员),有些行业(deterministic nature如化工)还没有实质的影响。请问您对白领们应对有什么(战略性、or 战术性)建议?5) 即便是AGI还没有到来,很多人关心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这也是行业采纳使用AI慢的一重要原因。请分享对风险控制的看法; 6) 很多华人科技和管理人员 (包括各位嘉宾)在这次的AI革命中,不仅仅是AI的跟风者,而是带领浪潮的力量。请问,我们的社区(科工专)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嘉宾陈宏正先生讲座图片截屏
会议讨论了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嘉宾陈宏正先生分享了他30多年物流行业经验中AI技术如何改变供应链管理,特别是通过第五方物流概念整合商流、讯息流、物流和现金流。嘉宾陈卫博士强调AI技术可以让工作更高效,但最重要的是确定和传达价值给客户,认为AI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的共情能力。会议还讨论了中小企业在AI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和回报率的担忧。嘉宾程滔博士分享了金融行业中AI应用范围扩大的具体案例和经验。嘉宾李楠女士进一步探讨了AI如何将人的重心从"how"转向"what and why"的实际应用案例。
会议还就生成式AI与传统机器学习进行了讨论。 嘉宾程滔博士分享了她在纽约金融行业20年的AI和数据分析经验,说明传统机器学习需要为特定领域构建模型,而生成式AI可以应用到广泛的领域。嘉宾陈宏正先生认为AI通过改变用户界面和实现人机交互,正在从互联网时代向AI时代转变,并预测AI agent将在各行各业普及,可能导致"黑灯工厂"的出现。嘉宾李楠女士指出AI将重心从如何做转向为什么做,通过民主化工具让更多人能够实现想法。嘉宾程滔博士补充说,生成式AI的最重要区别是它可以自主生成内容。虽然生成的内容不一定正确,有一定的风险,但它直接触及认知领域,这使得它在个人应用方面非常广泛。
主持人徐丰博士提及关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和风险的问题。 嘉宾程滔博士和李楠女士解释了大公司在金融服务行业采用AI工具的缓慢进程,主要用于后台运营和客户服务支持,而小公司则更积极地使用AI来提高效率。嘉宾陈卫博士强调了AI在处理标准化问题和获取知识方面的优势,但指出具有深度业务知识和复杂业务逻辑的工作仍然难以被AI取代。讨论中还涉及了AI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平台控制、agent管理、数据流动性管理和可解释性等。
主持人徐丰博士询问了华人社区如何参与AI变革并负责任地使用AI的问题。嘉宾陈宏正先生分享了他成立的供应链管理AI联盟,旨在帮助物流和供应链从业者通过AI解决方案进行合作和业务发展。嘉宾李楠女士介绍了她创建的AI社区俱乐部,旨在促进不同背景的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并强调了积极参与AI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她建议将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到LinkedIn群组中。 她还撰写一个关于AI以人为本的观点的博客文章。嘉宾陈卫博士分享了在夏洛特地区推广AI参与的经验,强调AI工具的价值以及在使用AI时需要服务于正当目的的重要性,并建议华人社区不应局限于自身群体,应该为所有人服务。嘉宾陈卫博士提及继续与Robotic Lines合作,通过AI改进机器人竞赛体验。
会议讨论了AI技术对就业和社会的影响。嘉宾陈宏正先生分享了美国一家矿泉水工厂如何通过AI取代人工进行配送和客服工作的案例,显示AI在制造业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听众询问了AI发展对社会价值观和就业的长远影响,陈宏正先生回应称AI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议年轻人应学习AI培训和agent开发技能。会议还讨论了投资AI相关工作的前景,嘉宾李楠女士指出解决人类痛点的AI应用会有投资价值,而标准答案不明确的工作可能转变为个人品牌和专业领域的专家服务。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最后,副会长吕涛也对主持人及嘉宾的精彩分享,以及观众们的积极参与再次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这次讲座,极大丰富了大家对于人工智能当前发展, 以及面临的职业挑战和机遇的知识及信息。 我们再次感谢主持人及各位嘉宾的分享与听众的积极参与。欢迎大家进一步关注科工专后续系列讲座及2025年10月举办的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