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议会就改良版选区地图达成协议
(Photo:NBC Chicago)
【芝加哥侨学网 编译】经过漫长拉锯,日前芝加哥市议会终于就新版选区地图达成协议,一份由市议会法规委员会(Rules Committee)改良的“芝加哥联合地图”(Chicago United Map)获得了足够多的议员认可,有望在5月19日在市议会投票中通过,从而避免6月公投的命运。
该份地图包括16个非裔多数区、14个拉美裔多数区、18个白人多数区、一个无族裔多数但非裔人口较多区,以及芝加哥史上首个亚裔多数选区。
法规委员会将于本周五(5月13日)举行主题听证会,让公众了解新地图的情况,投票预计下周将在芝加哥市议会特别会议期间进行。
拉丁裔内阁妥协
选区数量比预期减少1个
市议会法规委员会主席、非裔议员米歇尔·哈里斯(Michelle Harris)5月9日晚间透露,拉丁裔内阁已经同意委员会提出的选区重划地图。
改良版“芝加哥联合地图”
新地图相较于拉丁裔内阁原先支持的版本,减少了1个拉丁裔多数选区。拉丁裔内阁主张将现在的13个多数区增加到15个,以匹配芝加哥持续增长的拉丁裔人口。不过,这一主张触及了非裔内阁的核心利益而遭到了抵制。
“芝加哥联合地图”显示,非裔内阁保留了现有的政治地盘。作为获胜一方,哈里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很高兴我的同事们在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中达成妥协。”她说,将以这份芝加哥联合地图推动城市向前发展。
市议会拉丁裔内阁主席维勒加斯主张15个拉丁裔选区
芝加哥市长莱富特也赞扬了这笔交易。“绝大多数市议会成员聚集在一起,在新的选区地图上达成妥协,这是一件好事。这条路很艰难,并引发了一些关于历史上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的有色人种的代表性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但达成妥协并避免公投符合每个人的最大利益,”市长办公室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中国城并入11区
首个亚裔多数区成定局
不论是法规委员会版本,还是拉丁裔内阁版本,选区重划后都将诞生芝加哥首个亚裔多数选区。
在改良版的“芝加哥联合地图”中,首个亚裔多数选区是以目前的11区范围为基础,将中国城、78区等地改划入既有的11区,同时也把部分皮尔森区(Pilsen)以及较南的桥港区(即卡那利维尔,Canaryville)划出11区。调整后,新11区亚裔占比50.07%,白人25.37%,非裔2.75%,拉丁裔19.54%。
改良版“芝加哥联合地图”中11区所包括的位置
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亚裔选区的华埠更好团结联盟(CBCAC)发表声明称,很高兴看到市议会就新的选区重划地图达成协议。新地图中的首个亚裔多数选区是所有竞争提案中最早的共识,因此也是所有芝加哥人都应该庆祝的成就。
“这一历史性决定在精神上和许多其他切实的方式上提升了亚裔社区,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倡导公平代表权。”CBCAC创始人陈增华说, “我们现在都可以期待这座城市从整个亚裔美国人社区,尤其是唐人街社区的充分参与和贡献中受益。”
CBCAC执行主任陈本恩表示:“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是华埠社区领袖和居民30年来努力组织和倡导的结果。芝加哥的唐人街经常被吹捧为北美唯一不断发展的唐人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社区机构的实力。这些机构一直与居民、社区领袖和政府官员合作,积极主动地为改善我们的社区而努力。”
现任11区区长李慧华
此前,在中国城长大的华裔李慧华(Nicole Lee)接替获罪的前区长唐信(Patrick Thompson),成为11区区长。她也是芝加哥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区长、第一位亚裔女区长。
李慧华的任期将到2023年下一届区长选举为止。
5月19日议会表决
避免公投在此一举
芝加哥选区地图每10年按照人口数量变化等因素重新划定。过去十年拉丁裔人口持续增长,而同期非裔人口却明显减少,此次重划选区的焦点是拉丁裔和非裔议员的政治地盘争夺战。
5月19日,市议会将表决改良版地图
(Photo:Chicago Sun-Times)
由于两派政治势力互不相让,重划方案从去年12月僵持至今。改良版选区地区将在本周五举行公众听证会,下周四(5月19日)将由市议会特别会议审议。届时需要获得50名市议员中的41票才能生效,这将是在公投前解决”战斗“的最后机会。
如果新方案依然没有通过,最终方案则将在6月28日进行全民公投。上一次此类公投发生在1990年人口普查之后,并引发了一场联邦诉讼, 使纳税人损失了 2000万美元。在市议会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是更明智之举。
不过,面对拉丁裔内阁的妥协,一些拉丁裔议员的支持者们纷纷表达了不满。支持改良版地图的拉丁裔议员将不得不遭受来自社区和支持机构的巨大压力。
(芝加哥侨学网 编译 Source:NBC Chicago,Chicago Sun-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