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與日俱進,雙邊人民、政府、企業交流也日益頻繁,其中教育項目的合作及機構互訪尤其熱絡,從以往高等研究學術機構,到目前高中、初中、小學的基礎教育組織的你來我往,更加凸顯了兩國相互學習、截長補短的向下紮根。
伊州數學科學高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分別是中美兩國的「重點高中」。兩校校長麥基(Glenn McGee)及劉彭芝,日前在中美人文計畫的的交流活動中,談到兩地高中生的差異與特色時,都有相當深刻的感觸。

伊州數學科學高中校長麥基(左二)、中國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左三),都認同中美基礎教育交流的重要。左一為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辦公室主任傅博,右一為政協上海市金山區委員會副主席徐虹
麥基說,「勤奮肯學、語言多元、自我期許高」是他認為中國高中生值得美國孩子學習之處。劉彭芝則說,美國高中生「創新求變、自主學習、奮鬥拼搏」的精神和態度,則是中國學生需要效法的目標。
曾經三度造訪中國大陸,並與當地學校老師、學生交流研討的麥基表示,中美基礎教育各有優缺點,這也是雙方教育工作者、學生應該互相交流,截長補短,讓彼此能夠有美好未來的主要目的。
麥基說,好的教育不應該只限於「強迫性的記憶」,只有老師單方面的「給予」是不夠的,儘管學生學習成績出色,但孩子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合作解決」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因此受到扼殺。
他表示,中國學生用功唸書的精神,讓他印象深刻,而中國大陸從小培育學生多種語言能力的成效,也是美國基礎教育應該學習的榜樣。
此外,麥基也相當肯定中國學生自我期許高,不斷朝目標邁進的態度,是許多在美國自由教育環境下的孩子所欠缺的。
位於北京的人大附中,是中國著名的明星高中。劉彭芝說,多次與美國學校、老師和學生交流的經驗,發現美國學生在學習中非常創新求變,不會墨守成規,而且只要有想法,就會自動自發實際動手去做。
劉彭芝也提到,美國孩子奮鬥拼搏的精神,也是她積極想要在中國教育加入的元素。
兩位校長都同意,加強中美基礎教育交流,將可以使彼此學習到對方優勢,這對未來全球國際發展,絕對有正面助益。(世界日報 黃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