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中心一家沃尔格林便利店遭洗劫( photo: Chicago Tribune )
【芝加哥侨学网编译】今日凌晨,芝加哥市中心再度发生大规模打砸抢暴乱,密西根大道,市中心环区(Loop)以及城北林肯公园社区的大量商铺遭暴徒洗劫。数百名暴徒打砸店铺,疯抢商品,无视警察,甚至有暴徒与警察开枪交火。
打砸抢暴乱从昨夜午夜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日凌晨。芝加哥市政府在暴乱发生后再度封锁市中心区域,升起芝加哥河上桥梁,封锁高速市中心入口,停运市中心公交地铁。
市中心梅西百货再遭洗劫( photo: Chicago Tribune )
市中心一家CVS便利店遭打砸抢( photo: Chicago Sun-Times )
这是既5月份因“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暴乱后,芝加哥市中心遭遇的第二次打击。而与上一次由和平示威演变的暴乱不同,本次打砸抢暴乱毫无征兆,没有诉求,没有理由,是纯粹的暴力犯罪。
芝加哥市长莱富特(Lori Lightfoot),在今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严厉谴责暴徒,称昨晚的打砸抢是纯粹的犯罪行为。市长表示,无论有何种诉求,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他人的财产,这样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合理性。
芝加哥河上桥梁再次升起,画面是不是熟悉 ( photo: Chicago Tribune )
市中心再遭洗劫
在今日凌晨的暴乱中,芝加哥市中心繁华地段众多商户遭到洗劫。其中,受袭重灾区包括最繁华的密西根大道,市中心环区商业街(Statet St),甚至波及到了城北居民区,林肯公园社区。
其中密西根大道上众多高档名牌店遭暴徒抢劫,在上一次暴乱中受到严重打击的市中心梅西百货,再次遭到洗劫。市中心区域的多家7-11,沃尔格林便利店也遭到抢劫。
打砸抢还蔓延到了城北的林肯公园社区,包括苹果林肯公园店,林肯公园社区内的百思买(Best Buy)和Binny's酒类专卖店等商户均被打砸洗劫。
城北苹果林肯公园店被砸 ( photo: Chicago Tribune )
林肯公园社区居民在被抢的百思买门前志愿清理残骸( photo: Chicago Tribune )
芝加哥警方公布,截止到今日早上9点,共有超过100人被捕。在暴乱中,共有13名警察受伤,以及多位安保人员受伤。警察在与暴徒的对峙中,至少收缴了5把枪支。
警方逮捕暴徒( photo: Chicago Tribune )
事起南城,市中心遭殃
与5月份从和平示威演变成暴乱不同,今日凌晨的暴乱最初源于芝加哥城南社区。芝加哥警方表示,昨日下午在芝加哥黑人聚居的Englewood社区,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一名芝加哥警察在办案过程中,开枪击中了一名正在逃跑的20岁青年。
随后,警察开枪伤人的消息开始在社交网络上传开,并激起了群众对警方的不满。在枪击事件1个小时以后,有30人的群体开始在南城56街与警方对峙。与此同时,煽动性的假消息还是蔓延,包括有传言说警察开枪击中的是一名儿童。
市中心黄金海岸社区遭暴徒洗劫后一片狼藉( photo: Chicago Tribune )
在南城的对峙过程中,开始发生了冲突,一名警察遭人用胡椒喷雾袭击,还有多名警察受伤。现场警车的玻璃也被人砸碎。
随后,社交网络上开始有人鼓动去市中心闹事,于是大批暴徒开始驱车前往市中心打砸抢。芝加哥警长布朗(Brown)指出,约50辆车组成了抢劫车队,开始从城南向市中心进发。
这些驱车的暴徒,到达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后开始疯抢商户,抢完后迅速上车逃窜。有些商户集中的路段,甚至出现了暴徒车辆的大堵车。
暴徒的抢劫车队在市中心造成了大堵车
芝加哥警长布朗表示,这场暴乱不是有组织的抗议,而是一场纯粹的犯罪。芝加哥市长则表示,她不在乎这场暴乱源于何种诉求,所谓的伸张正义不应成为暴力犯罪的借口。市长警告:“所有暴徒,你们等着!” (We are coming for you)
芝加哥市长表示,要严惩暴徒( photo: Chicago Tribune )
警察抓人,法官放人
市长:严惩暴徒
芝加哥市长莱富特在今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些暴徒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相应的后果。她表示,警察在逮捕这些暴徒以后,将他们送去起诉,希望他们得到法律的严惩,惩罚的力度应符合犯罪的严重程度。
一直以来,面对芝加哥的犯罪分子,都呈现出“警察抓人,法官放人”的怪象。在5月份发生的暴乱后,芝加哥警方逮捕的众多暴徒,却在库克郡检察官Kim Foxx的手下,从轻处理。
芝加哥市长莱富特与警长布朗多次批评库克郡检察官Kim Foxx,称她没有让这些打砸抢的暴徒,面临应该承担的严重后果。
库克郡检察官Kim Foxx
有调查指出,现任库克郡检察官Kim Foxx对杀人犯和其他严重犯罪分子的重罪起诉明显少于前几位检察官。在他任期,取消严重犯罪分子重罪起诉的比例,明显增高。
市长表示,芝加哥警方努力抓捕暴徒,收集犯罪证据,提供警员作证,就是希望这些暴徒遭到法律的严惩。
( 芝加哥侨学网编译 来源:芝加哥论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