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侨学各界代表发言稿选登



文章来源:芝加哥侨学网   时间:2011年07月12日 点击:11530 次 评论: 565

 2011年7月9日,芝加哥侨学各界在南华埠富丽华酒楼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下面是侨学各界代表发言稿,以会场演讲先后为序。

 

继往开来, 弘扬中山思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大芝加哥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灏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世界华人都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大芝加哥的华侨华人今天一起缅怀孙中山先生以及辛亥革命先烈, 学习中山先生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愈挫愈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表明,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性中积淀着祖国统一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极为珍视的价值观、民族魂。
 
孙中山先生一生不遗余力地争取“和平、奋斗、救中国”,他一生致力于国家领土的统一。孙中山将实现中国之统一当作“头等大事”,视为“根本要图”。他体认到,以中国的土地和人民、物产等条件,一旦统一,必将形成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无可比拟的推进力量。他认为:“若能合为一气,一致进行,排除障碍,统一中国,将来定可为世界一等强国”。
 
辛亥革命100周年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庆祝的重要历史事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国. 两岸的同胞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 由于历史和内战的原因, 台湾和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六十多年来,海峡两岸间的分离、带给骨肉同胞精神上巨大的痛苦,而相互间的军事对抗耗费了两岸巨额的财力物力。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时期,主张 “两国论”, “一边一国” 等去中国化的政策. 岛内“台独”势力气焰嚣张,分裂主义恶性膨胀。“台独”的政策不仅给岛内政局带来混乱、也给台湾的经济带来恶化,台独的政策使两岸关系动荡不安, 也给两岸交往带来阻力和干扰。然而实践无不证明, 搞分裂不得人心, 台独将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和不幸,这是所有中华儿女都不愿看到的。
 
自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以来, 两岸关系开始得到的极大的改善. 2008年12月14日, 两岸相隔60年后,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大三通,两岸从此迈入大交流的新局面。2010年6月29日, 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开始进入和平发展, 合作双赢的新阶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和平发展越来越得到两岸同胞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成为两岸民意的主流。
最近, 在国际势力的操纵下, 南海局势复杂化.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疆域. 中国对南沙群岛最先发现、有效管辖的主权地位,历史上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认可。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联合起来, 共同维护祖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尽快解决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问题。
 
历史的车轮走过了100年。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尽了沧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一直没有变.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留下的遗训至为宝贵。时至今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既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向和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违反孙中山先生的谆谆告诫。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大芝加哥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愿与芝加哥两岸三地的中华儿女一起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凝聚海外华人,庆祝辛亥百年;汇聚侨社力量,促进祖国发展


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胡晓军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海外华人积极支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将海内外华人凝聚在一起。在共同回顾海外华人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思考海外华人的历史使命,为在促进中国发展和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
 
孙中山先生十三岁就赴海外读书和做工。孙中山先生在海外接受了现代教育,接触到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的经历,一方面为从事革命工作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团结和发动广大华侨投身民主革命,巩固和发展了海外革命组织。很多华侨捐款捐物支持革命,甚至倾其所有。许多华侨还舍生忘死地亲身投入到推翻清朝的起义斗争之中。在黄花岗72烈士中,有近40位是华侨和归国留学生。孙中山先生曾以“华侨是革命之母”这句话,高度评价海外华人对辛亥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海外华人出钱出力,甚至牺牲生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侨居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和学者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改革开发后,开始时外资多数来自华商,海外华人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急需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又迎来新的海外人士和留学人员回国浪潮。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美国华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发展机会,中国各地积极建设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通过吸引海外人才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海外人才是中华民族人才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硅谷到华尔街,一大批华人精英回中国创新创业,再创人生辉煌。
 
孙中山先生走出国门,在海外读书和工作;然后又走入国门,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孙中山先生联合国际和国内进步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孙中山先生以国际视野探寻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海外华人学习的榜样。海外华人放眼世界,在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关系上扮演桥梁角色,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美两国的经济规模加起来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利益共同体,美国华侨华人更是肩负着促进中美交流和中美关系的重任。
 
在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在辛亥革命后的10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华联会将与各社团合作,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时,也将积极地向美国主流社会宣传和介绍中国。
 
胡锦涛主席对芝加哥的访问,加强了芝加哥和中国的联系。芝加哥华人社区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桥梁,在促进芝加哥与中国的联系上,芝加哥华人更是大有作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将芝加哥华人社区的两岸三地华人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加强芝加哥与中国的联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Xinhai Revolution Celebration
Speech on Tom Y. Chan


By Darryl Tom

I never met my grandfather.  He died many years before I was born.  But from what I have read in old newspaper articles and been told by my relatives, I know he was a great man.


 Tom Young Chan was born on September 24, 1881 in the village of Ya’kou, Zhongsh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ame county where Dr. Sun Zhong-shan was born.  In America, his legal surname was “Chan” because the officials in the U.S. failed to recognize that Chinese people give their surname first when introducing themselves.


 When he was 17, he travelled to Honolulu, Hawaii and worked for the Lung Chi Pao, a weekly newspaper that reported for Dr. Sun Zhong-shan. He became a United States citizen as a result of the annexation of Hawaii on July 6, 1898. The Lung Chi Pao reorganized into the Min Sheng Daily in 1906, and later into the Tan Shan Hsin Pao. In 1907, he helped raise funds to establish the Tzu Yu Hsin Pao (Freedom News).  He and Dr. Sun may have met in Hawaii, when Dr. Sun was in exile around that time.


In 1908, my grandfather moved to the mainland, traveling first to New York City, where he learned how to make noodles from a “sing sang” master, and then to Chicago. He believed that industry and commerce were essential to financing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In 1909, he joined the T’ung Meng Hui ( 同盟会), which Dr. Sun established during his visit to Chicago that December.


In 1911, he founded the Chinese Noodle Company, Chinese Trading Company, and Min Sun Company.

During this year, he gave financial support to Dr. Sun’s revolutionary movement, which experienced a setback with the Canton uprising in April. After the Wuchang Uprising on October 10, he helped raise money so that Dr. Sun could return to Chin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Europe.  I’m told that in Guangdong there is a memorial stone for my grandfather along with those of 72 warriors in remembrance of the uprising.


My grandfather continued to support Dr. Sun and his ideas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The noodle company began in a one-room shop and he delivered his noodles from street cars, while repairing his worn shoes with newspapers.  That company and the others grew into thriving businesses that supported two more generations of the Tom family.


He married my grandmother, Lillian, in 1922, after his first wife died from influenza.  She said that she spent her honeymoon in Niagara Falls decoding messages from Dr. Sun.  Even after Dr. Sun’s death in 1925, he continued to help China by raising money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Though my grandfather died in 1944, he left behind a legacy that carried through the Tom family.  My uncle, father, and three aunts helped run and expand the family businesses through the year 2000.  They became very involved in various Chinese business, cultural, and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 Chicago’s Chinatown.
My uncle was quoted in a 1965 newspaper article as saying of his father, “he had a burning desire to help China.”  That desire could only have come from one person:  Dr. Sun Zhong-shan.

 

台灣的前途在大陸 大陸的希望在台灣

台灣僑胞、芝城著名政論家韋玉華教授

 

1,我主張統一,希望是和平統一,建立“中華共和國”。

希望能在未來二三十年內,實現兩岸統一,超過漢唐時代。孫中山革命的目的就是建設和平,統一,強大的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自兩個字,建立“中華共和國”。

2, 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大陸的希望在台灣

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台灣的經濟發展,依靠大陸市場

大陸的希望在台灣:大陸政治發展可向台灣借鑒民主政治,民主與法制是普世價值,讚揚日前溫家寶總理出訪期間再次提及政治改革。非常欣賞溫家寶所言“只有民主才不會人亡政息”。

重視公眾輿論的力量,重慶市“唱紅打黑”,有提出耗資25億修建“紅色公園”,後來因為輿論壓力,尤其網絡輿論壓力而取消,這是輿論力量的體現。


3, 希望兩岸都能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孫中山臨終仍不忘“和平奮鬥救中國”,我們今天應該是“和平統一振興中華,兩岸一同恭奉孫中山為締造“共和中國”的國父。

兩岸一同恭奉中山先生為國父之時,即是中國和平統一之日。

 

 

 武昌首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湖北同乡会会长黄正东


 
1911年的10月10日,著名古城武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震撼了全中国,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政治变革。
 
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对武昌起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予以了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明确指出:“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向风,海隅景从。”

自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17年间,中国遭受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两次惨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彻底推翻顽固保守的封建皇权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中国曾出现过戊戌维新和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运动。但由于清朝统治者顽固不化,这些宪政革新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武昌起义的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它敲响了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丧钟,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嘹亮的集结号。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城,在中国腹地中心打开了对腐朽的清王朝总攻击的一个突破口,并迅速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焰,给腐朽没落的晚清专制政府以致命打击。1912年2月宣统皇帝被迫退位,从而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全国各省的热烈响应。武昌首义后不到两个月中华民国就诞生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作为湖北人,我们深为武昌首义第一枪引以为傲,更对湖北先辈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当机立断,勇敢起义的决心和气概所感动,所崇敬。我们湖北人时常会抒发追寻先辈首义精神的豪情壮志。但是,武昌首义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辉的历史业绩,而重要的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首义精神的精髓就是 “敢为天下先”。

所谓“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于创新,勇于变革,不屈不饶,不达革故鼎新的目的绝不放弃。“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首义精神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 当年,湖北革命党人积极发展壮大革命组织,抓住历史时机,决心要把皇帝拉下马。武昌首义后中国人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湖北革命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武昌首义的辉煌胜利,同时赢得了全体中国人深深的敬仰。

首义第一枪打响后,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共和宪法雏型的地方立法,《鄂州约法》,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具有民主性质的临时议会。湖北新政府成立之后,迅速开始了对政府机构,经济体制、教育制度、社会习俗的一系列改造和革新。湖北革命党人的变革图强的精神,我们必须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2011年4月,国务院国总理温家宝在会见100年前曾帮助孙中山革命的马来西亚华侨后裔时语重心长地说,孙中山先生去世时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纪念孙中山先生最好的行动,就是奋斗、奋斗!孙中山先生遗愿一日不能实现,我们就奋斗不止。

2011年6月27日,温总理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强调,“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武昌首义所开创的伟大政治变革在中国还远没有完成。

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将继承发扬武昌首义的精神,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必将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诚如温总理所言,“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救國救民﹐ 以天下為公 ﹕ 為國為民﹐ 促早日統一

协胜公会  陳羨韶


各位先生﹐各位女仕﹐

我今日好榮幸﹐ 可以有咁個機會﹐趁著百年紀念之際﹐ 談一談﹐ 辛亥革命﹐及其對中華民族及其後世的影響。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事之大者﹐救國救民。
大俠者﹐孫中山先生也。

大事者﹐就是 1911 年辛亥革命了。

也是世界人類歷史上﹐文化歷史上﹐人權人道歷史上﹐最崇高﹐最神聖﹐最正義的三大革命之一。

第一個﹐就是 1776 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北美13 州﹐殖民地革命者的一場戰爭﹐最後在 1776 年 七月四日﹐美國正式宣佈脫離英國而獨立﹐這個我們大家應該都很熟識的了。

第二個﹐就是 1779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權力交回人民﹐也算是世界上﹐最早期的﹐最自由﹐最民主﹐最文明的國家了。

第三個﹐就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 1911 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了。

辛亥革命是一場發生在清朝宣統三年﹐即1911年旨在推翻滿州人建立的清朝統治﹐成功顛覆了和結朿了中國長達了二千年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

以 “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天下為公” 的建國宣言成功的推反一個腐敗。貪污﹐無能﹐不斷的受到列強的蠶食﹐無休止的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剝削﹐不顧人民死活的滿清政府﹐ 由一個絕對專制的君主憲法﹐改為民主的五權憲法。

孫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同時也灌輸國民一種民族大義的新思想﹐自由﹐博愛﹐平等的新理念。團結﹐就是力量﹐ 統一﹐才可富強。

也是國家必需的基本﹐國家強大的本錢。

他廢除君主憲制﹐建立第一個亞洲共和﹐第一個共和體制﹐成立了第一個國民大會。

我從小到大﹐每次聽到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就肅然起敬﹐熱血奔騰﹐不能自我的心馳神往﹐幻遊著﹐趕赶前線﹐加入革命行列﹐ 黃花岡之役﹐武昌起義﹐黃埔軍校﹐領軍北伐等等。從歷史上我們可以體驗到﹐當時是多麼艱巨﹐是多麼困難的使命啊 ﹗

在那個時代﹐國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是低落的﹐知識分子唔多﹐大多數都是﹐可以話﹐無知識和迷信的。封建時代的專制﹐殘暴的帝王家﹐嚴厲殘酷的﹐動不動﹐就是殺頭﹐誅九族的大罪名呀 ﹗ 又受著2000 年那儒家學說的枷鎖﹐什麼﹐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那種愚忠愚孝的儒家思想。

又什麼﹐“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不參與不問世事的論調。

但在當時的平民心裡﹐都是這樣說著﹐“不管誰家當天下﹐我們老百姓都是做奴才﹐都是受苦的”。試想一想﹐沒有大多數群眾的支持﹐沒有經費﹐沒有軍備槍炮﹐沒有軍隊﹐沒有地盤﹐沒有據點﹐革命如何進行呀 ﹗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和雄才偉略﹐就是那不可為而為的驚人耐力﹐無比的意志﹐五腹經綸的才智﹐真摯坦誠的說服力﹐那得天獨厚的組織能力﹐和打救民族﹐打救萬民的信念和信心﹐有著誓死救國的決心。 他聯同其他的愛國義士﹐同志﹐走遍大江南北﹐東南亞各地﹐日本﹐歐洲﹐美洲﹐聯絡和聚集各地華僑﹐仁人義士﹐宣傳革命﹐自由﹐平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開展了前所未有的籌款﹐救國行動囉 ﹗

你知唔知道﹐清廷派出了多少殺手去暗殺他呀 ﹖又有多少保皇黨去追殺他呢 ﹖

真是千難萬難﹐有心革命﹐無力回天呀 ﹗真是難過上青天呀 ﹗

好彩﹐中國有很多很多的﹐愛國家﹐愛民族的仁人志士。一批又一批﹐願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義士﹐他們前仆後繼的﹐不斷增援﹐”依仁蹈義﹐捨生不渝“﹐就是這些革命先烈﹐我們革命才可以成功呀 ﹗

我們現在所讀的﹐就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歷史了。

辛亥革命是一場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的需要﹐是一場不可逆轉的巨大社會改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立五權憲法﹐也是中國憲法史上有意義的大事﹐有著劃時代的醒覺﹐促使了中國人民偉大的里程碑。

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的建國理念﹐和天下為公的實踐抱負﹐是高風亮節的﹐崇高無我的精神﹐是值得後世人﹐永遠的歌功頌德﹐永垂不朽的懷念和追思的。

”天下為公“是什麼呀 ﹖

就是政府是人民所有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國家的財富是大家的﹐人人可以分享的﹐是共產的。

雖然﹐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了民主共和﹐但在當時中國的情勢﹐是千瘡百孔﹐百業待興的﹐中央政府﹐只是有名無實的﹐軍閥們﹐盤龍割據﹐自有軍隊﹐不聽中央號令的﹐同時﹐歐美列強﹐也是虎視耽耽﹐時機而動﹐意圖漁人得利。國父為統一大業﹐北上會談﹐可惜不幸在北京途中﹐癌症不治﹐與世長辭。

總理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總理所講的未成功﹐就是統一大業了。

我覺得國家統一是必然的途徑﹐合久必分﹐久分必合。

但如果用 ”和平“兩字來局限統一的進度是不明智的。

“華僑是革命之母”﹐這是何謂 呀 ﹖

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早年的華僑先賢﹐買豬仔的隻身冒險的﹐背井離鄉﹐飄洋過海﹐人地生疏的到外地謀生﹐受盡外國人的白眼欺凌﹐種族歧視﹐勞工排華和政治排華 呢 ﹖ 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境況貧窮﹐到處天災人禍﹐旱災﹐風災﹐水災﹐蝗蟲之患等等﹐朝廷又黑暗又腐敗又無能﹐無理賦稅﹐苛政猛於虎 呀 ﹖ 民不聊生﹐ 人民苦呀 ﹖

所以當孫中山先生到海外吹鼓革命的時候﹐華僑就如同身受﹐就很熱烈的響應﹐強力的支援﹐傾巢的﹐有錢出錢的﹐有力出力的﹐全力的協助﹐籌備奔走﹐直至革命成功為止。華僑為的就是祖國富強﹐人民生活好過呀 ﹖

華僑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誰為老百姓做好事﹐我們就擁護誰呀 ﹖”。

辛亥革命是世界人類﹐自由﹐文明史上的里程碑。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在辛亥革命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時香港已是租借了給英國的殖民地﹐是不受清廷的管轄的﹐國父所有的策劃﹐總指揮﹐運輸和聯絡﹐在香港是得到絕對的方便﹐進可攻﹐退可守﹐是革命後援戰略的重要基地呀。

革命的所以成功﹐香港﹐澳門﹐廣東省等地﹐同盟會與興中會﹐所有反清活動﹐能以順利進行﹐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身為香港人﹐廣東人﹐無不引以自豪的呀 ﹗

今日我在這裡藉著這個機會弘揚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追思偉人的豐功偉績﹐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和後世的貢獻是永垂不朽﹐與世長存的。我在這裡向著唐人街的”天下為公“牌樓﹐致最高的敬意﹐多謝各位。

 

 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回顾与展望


科工专秘书长潘卫


 
众所周知,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的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先生本以为在建国后可以继续实行当时他的《革命方略》中所描述的宏图,使中国在短时间内成为富强之国、百姓安乐。但是,革命初成,孙中山先生的宏图被认为“理想太高”、“不适合中国之用”。针对这种情况,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出版了《建国方略》之一 :《孙文学说》卷一 “知难行易”。孙中山先生认为建设未成的原因之一是与中国自古遵循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畏难苟安心理有关,导致“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
 
《建国方略》之二是1918年出版的《实业计划》。详细描述了中国建设的六大计划 (1)北方大港及相应铁路和运河;(2)东方大港及相应铁路和运河;(3)南方大港及相应铁路和运河;(4)十万英里铁路;(5) 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行动工业、和印刷工业等;(6)铁、煤、油、铜、特种矿之采取等。
 
《建国方略》之三为1917年出版的《民权初步》。详细例举了集会的成立、组织、表决、讨论、记录、修正、会员义务等具体章程和程序。
 
《建国方略》之一、二、三又被称为建国的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阅读《建国方略》让人体会到孙中山先生广阔的眼界和知识。《建国方略》汇集和运用了他在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生物、化学、地质、水利、人文等方面的造诣。他对一些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可能不亚于百年后的现代理解和认识。孙中山先生广阔的眼界和知识与他国外留学、接触当时先进知识和思想密不可分。
 
回顾百年前《实业计划》中所描述的中国建设的蓝图,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几乎都被一一实现了。天津(和秦皇岛)、上海、广州是中国北方、东方、南方重要的港口。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已经贯通全国东西南北。中国的粮食工业、衣服工业等不仅服务中国人民而且服务全世界人民。中国的石油公司、煤开采和炼制公司、钢铁公司等已进入世界最大和最有实力的公司之列。不仅如此,跟随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在载人航天、电力、信息、核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计算机等方面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总统Obama在他的2011国会演说中曾坦白地承认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在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实业计划》首先出版的是英文版。它的英文题目可以翻译为“中国的国际发展”。此《实业计划》曾寄到各国政府和欧洲和会以吸引外国政府或企业到中国投资。这恐怕是较早吸引外资的典例之一。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时,中国已经实现和超过了《建国方略》所描绘的蓝图。一个放眼世界、走向未来的强大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美国的主要华人专业人士团体,科工专正在积极地推动中美的科技和人才交流,努力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辛亥革命看华人青年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李勤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在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我们的思绪又回到那百年前的武昌城,耳边仿佛又响起辛亥革命隆隆的炮声,一副副年轻的面孔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因为当年正是他们为民主与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当年,青年们是革命的催化剂,如今,青年是当代建设的重要力量。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凤凰网上有篇题为《领导辛亥革命的到底是谁?》的新闻,文中提到“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留学生、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据统计,至1905年,仅当时在校的留日学生就有八九千人之多,而至1910年,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已达150余万,成为一支很大的社会力量。”我看后深有感触,感觉到学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

谈起辛亥革命,人们会想到孙中山是真正全面改变国家体制的第一人,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那批推动与领导革命的青年学生。这批学生大多留过学,在他们的思想、文化结构里,既增加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也增加了西方17世纪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民主主义以至社会主义的成分。他们在校或者离开学校后就成了职业革命家,或者投笔从戎,成为职业军官和职业士兵,或者“拿起笔,作刀枪”,投身新兴文化事业,办报,办学堂,办出版社,当记者、教师、文人。正是这批学生,主导了辛亥革命。
我不禁想,这是何等轰动、有意义的学生历史事件。当年的学生们一定是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坚强不屈的,他们是所有学生的典范,也是当今我们海外学子的典范。

在辛亥革命之后,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辛亥革命、“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在我们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规划未来。希望2011年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能让尽可能多的青年意识到自己对于祖国的责任与义务,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