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裔博物馆讲座: 回国中餐百年发展史



文章来源:芝加哥侨学网   时间:2011年05月26日 点击:5609 次 评论: 619

芝加哥侨学网报道】芝加哥美洲华裔博物馆日前举办美国中餐业主题讲座,加州长滩州立大学退休教授劳思源(John Jung)以丰富的史料图文、诙谐幽默的叙述方式,向为大家讲解了在美中国餐馆业的发展历史。

劳思源教授发表专题演讲

劳思源是典型的ABC的,出生在乔治亚州的Macon市,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并曾在当地开始洗衣店。劳思源持有加州伯克利大学、西北大学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加州长滩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担任教授达40年。劳思源教授退休后,已出版四本专著,介绍在美国华裔移民史,以及华裔家族产业的发展历史。

劳思源教授有关华人移民创业历史的四本新著,劳思源教授联络方式:jrjung@yahoo.com

在当天的讲座上,劳思源向与会观众介绍了早期中国餐馆在美国发展及走向变革的进程,讲座结合丰富图文资料,妙趣横生。劳教授表示,1800年代开始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为餐馆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早期华裔移民在跨州铁路完工后,开始转向洗衣店、餐馆业发展。

中国餐馆早期也受到了白人社会的歧视,比如加州在1912年通过立法,禁止白人妇女在中国餐馆打工,当时白人社会对中国人、对中国餐馆也存在歧视,认为不干净、中国人什么吃。中国餐馆业后来得到发展,得益于“杂碎”(Chop Suey)这道美国化中国菜的出现。

“杂碎”的起源一说是起源于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对“杂碎”这道菜赞誉有加,并让美国人开始改变对中餐的看法。另外一说则是轶闻式故事,说美国客人很晚来到一家中国餐馆,由于当天食品用料都基本用完,餐馆厨师只得拿了用剩的牛肉以及乱七八糟的蔬菜混在一起炒,应付了事,结果居然让美国客人赞不绝口,“杂碎”菜便从此成立中餐的代名词,并开始出现主流社会的艺术创作中。

劳思源表示,中餐业早期在美国的发展,采取的低成本、低价位的策略,中餐馆大都是家族产业,不用定期支付工资,很多中餐馆的员工都住在餐馆大楼内,东主直接为新移民提供食宿,所以人力成本相对低。此外,美国本地食谱单一,中餐则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都是中餐迅速发展的原因。

1900年代芝加哥中国餐馆的开业广告

中餐馆命名是一门学问,图中的“福景”餐馆,英文命名大摆乌龙,很搞笑

 

据介绍,早期中餐馆在美国发展,很注重迎合美国人口味,走本土化路线,“杂碎”、“甜酸鸡”等著名的美国化中国菜,就是中餐在美国本土化的最好例证。二战结束后,美国餐饮业开始宣传外出吃饭、享受生活的运动,中餐业也抓住这个机遇,从餐馆外观、内部装潢等各方面大力宣传的“异国体验”、“东方风情”。

劳思源指出,1965年后的移民改革让更多华人进入美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中国热,则带来又一波中餐发展的新高潮,但同时也导致了广式中餐的“饱和”,这些又引发了中餐布菲(Buffet)、川菜等餐饮变革。

(图文:芝加哥侨学网

有关芝加哥及美中地区中餐馆发展历史,可参见本网“ 唐人街历史 ”。

附件:美洲华裔博物馆掠影

美洲华裔博物馆:http://www.ccamuseum.org/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