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二十二年来进行的华文业余教育中,深深体会到孩子们在北美业余学习华文主要难就难在:
1,基本没有学习华文的社会、人文、语言大环境,无异于学习其它第二语言的环境。
2, 场所及课时的制约:一星期七天只有一天有两到三节课的授课,其余六天全凭家长们的努力来帮助学生们复习、巩固、提高其课堂所学。
3,所有的成人包括家长、教育工作者们只习惯于一种沿袭数代人并在母语学习环境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华文学习方法,即“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方法,并绝对坚定不移地用以指导、制定、推行北美华文的业余学习。
但是,这些难点最后效果都集中表现在学生们经过五、六年艰苦的业余学习、上了中学后,开始认识到华文学习的真正难学之精髓,而此时他们的华文水平远远不足以阅读适合其生理及心理所需要的华文读物(此一结论可参阅文章《浅析北美华文业余教育的特殊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其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已经形成,特立独行的美国价值观开始树立,对于业余华文课堂上的学习已渐行渐远,过去五、六年艰苦业余学习所建立起来的成就感开始丧失殆尽。
在这样因难学而不愿意学的心理状态下,大部分学生恐怕忘得要比课堂上学的要多了,最终在上高中课业加重的某个时期就要选择放弃,进而在很短的期间就忘得精光。简单地总结来讲,就是在起始的五、六年的学习中,没有像中国国内的小学学习一样,有效地突破识认2500常用字的瓶颈口,致使华文学习的进度远远达不到自主阅读的境界,远远达不到学生们此时的生理、心理成长的要求,而这时他们形成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以及此时的华文学习课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要求更高,使他们更觉得学习华文“难于上青天”,似乎注定要以放弃为终点。
这些孩子们学习华文所面临实际的状况和难题逼迫我们这些从事华文业余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不得不开放思想去探索新的利器去克服孩子们学习中的障碍,不得不深入学习、探讨孩子们生理及心理成长的进程和特点,义无反顾地开拓海外华文业余学习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思维。
关于另类教学方法,我们所能知道的是老祖宗们曾用过“千字文”等等韵文来尽快突破识认汉字的瓶颈,但古代语言的应用只有不到1千常用字即可,而不像现代汉语的应用需要至少2500常用字,所以把2500的生字表编成有文有义、一字不重的韵文的难度将是呈几何数量级地增长。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研究孩子们的生长特点,可以知道在8岁左右大脑发育完成之前,“整体记忆/形象记忆”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世界的主要手段,岁数越小此特点越显著。可以说,强记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生长的特点,或称之为“天性”,而对于韵文的学习,难点则在于单字的识认,即从一句韵文中如何抽出单字进行识认,是此年龄段孩童们学习汉字的最大难题。同时从我们传统的“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方法中,可以看出“写”和“义”是其最大的难点,需要孩子们要像成人一样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还需要很强的人文知识的背景。
对于已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以理解记忆为学习方法的成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一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且还没有什么逻辑思维的孩子们来讲,岂不是太难了吗?同时我们也知道,理解力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而逐步加强的,认识字不一定非要先理解,因为识字与理解字义属于不同的学习进程,不能认为幼儿识字就必须像成人一样先要理解汉字的意义来学习。
如果使劲搜索我们的记忆,还可能记的起来我们在课堂所学的很多生字是在大量的课外读物中得到真正理解或升华的。很可惜的是,我们早已忘记了我们自己本身在幼童时期是怎样认识、学习世界的。那么,在利用孩子们特有的“模式识别” 能力,集中识认汉字,在识字量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渐进地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力度,使他们尽早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读万卷书”也许并不是不可能的了,至少孩子们可从利用自主阅读的能力弥补在北美这样的大环境中所缺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充实和学习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我们学校的集中识字实验班从大约五年前开办以来,坚持开放思想,不懈地探索,破解各种对于集中识字学习方法的误区,比如说,不可以用成人思维、习惯的理解方法应用在幼童的集中识字学习中,也不能把识字与理解生字摆错位置,因为在字汇量增加的同时,理解力也在阅读训练及孩子们的成长中逐步加强。
集中识字不是不要学写字,而是放在孩子们具有2000或更多生字量的基础上,因为此刻,孩子们在识认生字过程和阅读训练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生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和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所讲的笔画名称、字体结构及下笔顺序对孩子们来讲都不是“天书”了,彻底杜绝通常我们所观察到的“画字”现象。
在完成集中识字的全部课程前一个月,汉语拼音、查字典(含偏旁部首检索)的教学将列入教学内容,使孩子们真正形成、掌握自学华文的能力和工具。原因是,我们还认识到,看图识字与拼音注音识字都是间接识认汉字的方法,在北美的孩子们没有掌握大量的生字的情况下引用,只会极大地分散了孩子们识认汉字的注意力,反客为主,形成“无拼音不读”的现象,实际上是加重孩子们识认汉字的困难度。
在完成我们实验的集中识字教学课程以后,孩子 们开始从暨南大学《中文》第六册学习(从此册往后,课文中只有生字才注上拼音),一直保持一星期学习一课的进度,同时保持补习前五册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复习集中识字课程中的韵语(生字表)和所有的阅读课文。此班学生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孩子,至今业余学习了近五年的华文,已学到《中文》第九册(基于1300+生字量的水平),请问:在北美有业余华文教育的整个历史中,有哪一所业余华文学校(周末学校)的学生能在五年的业余学习中达到此水平?
简而言之,在我们所从事的海外华文业余教育中,必须要在孩子们生理、心理成长变化前,尽早突破2500识字量的瓶颈,不管用什么教学法,不管用什么教材,都要平心计算一下,在孩子们达到13、14岁前,究竟能学了多少生字量;比较直观、粗略的估算法是:用孩子一年所学的生字量乘以六。否则,根据我们多年实践中的观察,家长们多年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极大可能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到时悔之晚矣。欲知更多的体会,请参阅:http://xilin.org/xluic。
(本文作者: 希林UIC中文学校 何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