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侨学网编译】著名房产网站Zillow最新公布的数据分析显示,单身人士想在芝加哥买房,需要先存钱10年才够付买房首付款。如果是夫妻二人则存钱4年就够了。这说明“单身情歌”不好唱,想买房?还是先结婚比较好。夫妻协力比一个人单干要快多了。
此项分析显示,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阿波利斯(Indianapolis, IN)是全美最容易的大城市,在那里单身人士只需存钱7.5年就可凑齐20%的首付。研究发现,在加州圣何塞(San Jose, CA)的单身人士似乎可以断了买房的念头,因为要存钱30年才付得起首付。
加州圣何塞(San Jose, CA),单身汉买房要存钱30年 ....
芝加哥市,单身汉买房要存钱10年
印第阿波利斯市(Indianapolis,IN),单身汉买房要存钱7年半
单身人士要存够20%的买房首付,时间是夫妻二人的两倍多。就全美的平均情况来看,美国一个单身人士需要存上平均11年的钱,才能够足够支付20%的房产首付,而夫妻则仅需要不到5年的时间。而在单身人士里面,女性单身人士的购房前景相对更为长期性,数据显示有52%的单身男士可以支付其房产,而单身女士中只有39%可以,与单身女性相比,更多的单身男士可以支付其美国的房产。
Zillow的数据分析,是以假定购买者每年将收入的10%存起来用于购房首付为前提,并结合美国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房产价格进行比较。Zillow选取的美国人口普查局2016年发布的居民收入情况,并参考了Zillow网站自身的房屋价格数据。此项分析的前提还包括,买房首付设定为20%。
不过,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总会有差异。芝加哥房产经纪人Sheila Dantzler表示,大家不要被这样的数据分析吓到,其实女性和单身人士同样是可以买得起房的。
首先,很多买房者并非是20%的首付,5%-10%首付的买房者可谓司空见惯。Dantzler说,大多数的房产购买者没有支付20%的房产首付,但他们同样可以购买房子。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支付不起,而是他们更愿意将钱放在其他地方,例如储蓄账户,应急基金或是投资。此外,单身人士还可选择首付较低的房屋贷款,例如联邦房屋管理局(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的贷款,往往仅需要3.5%的首付金额。
其二,要看买什么样的房。市场上有很多针对首次买房者的住房或者公寓,这样的实惠房源,价格是可负担的。而且,单身人士与夫妻购房,往往也是不一样的,夫妻可能喜欢带院子的郊区房产,而单身人士则更倾向于拥有健身、游泳池等配套设施的城市高层公寓住宅。
34岁的单身女性茜拉丹茨勒(Sheila Dantzler)表示,她打算在今年6月份之前,芝加哥大学所在的海德公园社区(Hyde Park)或更靠市中心的区域购买一套房产。为此,她目前存钱5年,准备付首付。丹茨勒表示,她身边有许多单身人士都买了房,她觉得自己成为有房一族并非遥遥无期,在芝加哥购房很很多选择,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之家。
Zillow的经济学家Skylar Olsen指出,我们期待房屋价格可以回到正轨。对于很多人来说存够首付确实是购房路上的一大障碍,但是如果越过了这个障碍,投资房产还是很值得的。Skylar Olsen指出目前的贷款利率依然很低,购买房子还是比租房更经济也更稳定。
对于勤奋努力、储蓄率超高的华人群体而言,Zillow的统计没有多大意义。尤其对于拥有白领工作的华裔年轻人而言,想在芝加哥买房一点都不难。
芝加哥宜安贷款集团合伙人宋尧表示,华人一般大学毕业都能有超过美国平均收入的白领工资,所以需要花多年积攒首付的问题不是很普遍,尤其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可以得到父母的资助,首付并不是他们头疼的事情。
宋尧认为,很多华人年轻群体他们拥有全款购房的能力,但是依然选择申请购房贷款,这实则是一种合理分配资金的理财方式。宋尧指出,宜安贷款集团一个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住房贷款产品是“1%首付计划”,计划可以让贷款人用差不多一个月的租金支付首付,就可以贷款买房。计划成功帮助了许多年轻白领把一年多达几万打水漂的租金转成自己的房产投资,最终在还清贷款后完全拥有了房产。
宋尧指出利用房屋贷款进行房产投资的受益还是很可观的。宋尧建议投资人的思维角度是关注年回报率,用年租金收入减掉PITI(本金,利息,房产税,和保险),然后除以投入的首付,只要回报率在5-6%以上就是很好的了。本金投入只是几万首付,杠杆了银行的贷款,租客帮你还PITI后还有5-6%的年回报率,除此以外,30年后房子归你。即便房子不升值都已经稳赚,升值的话更可以当作额外的分红了。
宋尧指出,对于很多华人来说,当“房奴”听起来犹如“洪水猛兽”。因为国情与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所以一直以来华人都靠勤勉节俭来消费,认为负债是对消费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在在美国这样一个监管体制健全的信用社会,利用贷款投资理念是一个很普遍的理念,这一点需要很多华人年轻人学习。
(Source: Chicago Tribune, photos: Flickr )